第十五章:一座星盘(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来到村口时,只见一个年约五十开外的黑瘦男人早在这里等着了。他身材高大,隐隐带着一丝大隐于野的气质,就像一方屏障,你永远不知道他内心到底在守候什么。

同样,这男人也发现唐叶很与众不同,年不过二十,就能做到目光神韵收敛,确实是个武学好苗子。

“开文来了,我等你们好久了啊!快请,快去喝茶。”一见到鲁开文他们,这人立刻迎了上来。

“哈哈,方大帅辛苦你了。这位就是我侄子,不,比侄子还亲。今天你们让他开开眼界,如果觉得这子还成器的话,就吸收到你们组织中去。”

鲁开文早就和这个“方大帅”沟通过,不过唐叶听出“方大帅”三个字只是昵称。

这男人到底叫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能被人恭敬的称一声“大帅”,可见地位尊崇。

泱泱华夏,武祖诞生之国,尽管到了现代社会只有少部分人还在习武,芸芸众生中还是隐匿着许多高手。唐叶也不敢大意,连忙和大帅握手,道:“前辈您好,我叫唐叶!”

方大帅本名方印山,也是这个村的村长,他的目光一凛,已经试探出唐叶的武学修为。着头,“真是后生可畏啊,兄弟功底不错,只要勤加修炼一定会有很高的成就。你们来的也正是时候,呵呵,今天是村里面举办观音会的一天,我们中午一起到东家吃露天酒席。”

中北市周围农村有个习惯,每逢过年,每个家庭轮流举行一次朝拜观音大士的简单仪式。之后,所有人到“东家”大吃大喝。这种习俗广为流传,特别是到了最近几年,人们都在外地打工或者做生意,只有年底才回家相聚。

“观音会”显得特别隆重,乡亲味儿特浓。

在方大帅的带领下,三人来到村里面的操场上!其实应该叫“稻场”,方圆十余丈的阔地在夏收时用来晒稻碾谷。这里果然是个热火朝天的景象。

“大家都忙着准备午饭呢,和面的,淘米的,杀鱼宰猪的,都有!今天,嘿嘿。”

方大帅就像个老子一样搓搓手,由于他的嗓门洪亮,整个稻场上的男女老少都把眼神望向唐叶他们,有些老头子老太太都客气的,“原来有客人啊,今天中午别走啦”

对于村里人的热情唐叶反而显得有些羞涩。

这时,他的目光突然一亮,不远处有颗很粗的梧桐树,在腊月里就抽出了嫩绿的叶子。梧桐树下放着一个齐腰高的圆形石墩,上面架着直径两米多的黑色磨盘。,

唐叶走前几步,仔细打量这个大石碾。吃惊的:“方前辈,你们这里还有个大碾盘,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盘子。”

磨盘外面篆刻的字迹已经不太清晰,也不知道历史到底有多久远。

方印山感慨地,“祠堂里的族谱上,倒是有提到这个磨盘,叫星陨磨盘。老一辈这是流星坠地后形成的,我看也不假。你仔细观察磨子的外沿,是不是有铁锈。”

唐叶头,确实发现这个磨盘很特别,质地属于半铁状态,他用手摩挲磨盘外面的几个字。

“前辈,这里好像被凿过。”

方印山哼了一声,“抗倭的时候,东岛国鬼子想把它弄走,可惜太重了。搬不动怎么办,于是就凿,就切……他们硬是没能成功的把这字切走,却把好好的东西糟蹋成这样,真是可惜。”

鲁开文一听顿时觉得有兴趣,蹲在地面仔细观摩。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比谁都能看出门道来,最后站起来,目光里充满无法遏制的愤慨,痛心疾首地:“岂止是可惜,简直是糟践,是造孽!这几个字形意合一,既继承了战国时代的笔法工整之风,还有后世王羲之的潇洒飘逸。是难得的书画精品。”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