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俘虏(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大片的俘虏走的很近了,明显都是很疲累的样子。

确实是如此,蒙古人生下来会走路就在骑马,他们在马背上一整天也不会太累,甚至没有什么感觉。

对汉人来说骑一天马就相当疲惫了,对新手来说堪称酷刑。

而眼前所有的俘虏都被骑马的龙骑兵押解着步行,从察哈尔人的地盘绕过西拉木轮河,再往受降城,距离大约是三百多不到四百里的样子,都是成片的荒草和灌木区域,有一两条小河,不怎么影响大队人马经过,还能帮助补充水源。

每个蒙古人身上都有一个干粮袋,还有一个皮制的水囊。

都是工业化流水线的出产,相当的朴实无华,但十分管用的东西。

这些当然是和记配发下来的物品。

几万俘虏,将来还得分散到几千里方圆的工地和屯堡还有两个铜矿里去,他们会在棉田里采棉花,在屯堡干很多力气活,在铜矿里下几十米上百米深的矿井,在野外用沉重的工具修路,从现在开始到未来几个月乃至一两年,他们都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不过劳动不是最主要的目标,他们会融在汉人为主的团队里,学汉语,学习汉人的思维方式,学习和记的管理办法,了解各种法度和规矩。

当这些家伙从远方回到家里的时候,会发觉他们原本的牧场和部落也不存在了,可能分在套部某个区域,可能是在漠北的某个牧场。

还好,妻儿还在,牧群也在,这是和记给他们的一个底线,如果一切都不存在了,和记最好还是现在就表演一场大规模的坑杀比较好。

一个健壮的牧人发觉家人和牧群都不在了,他会做什么?

这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三百多里的路程,每天行程四十里以上,每小时走五六里路在大规模的行军中算快了,一天要走八到十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和短暂的休息外就是都在走路了。

每个俘虏看起来都是相当狼狈,风尘仆仆,一脸疲惫欲死的表情,在速度放慢之后,这些人都知道事情差不多快了结了,脸上反而露出放松的神情。

带队的和记军官一再向他们保证,到了地方就有俘虏营区安置,然后逐渐甄别人群,最早也得十几天后才会继续出发,不过到那个时候多半是坐马车走……倒不是和记心疼这些俘虏,而是时间就是金钱,这些家伙早干一天的活就相当于给和记省了几万人的工钱,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鼓声和人们的欢呼声暂时停止了。

这是高层的示意,张瀚按了几下手,然后命令传扬开来,一个闸门被关上了。

并没有人不满,因为所有人都发觉这样的效果更好。

俘虏们走在草地上的声音是春蚕食叶般的沙沙声,开始时锣鼓很响,四周很嘈杂,俘虏们在烈日下走了好多天的路,天气很热,他们的衣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这些家伙不敢脱下来,草原白天和夜里的温差相当的大,如果不小心就会着凉感冒,体感也会很难受,会冻的他们彻夜难眠。

在受了这么多罪,脚上走出了一层层的血泡之后,在嘈杂的环境里俘虏们很能适应。毕竟已经被俘虏十几天了,也早就适应和习惯了。

可是鼓声和喧闹声一下子停住了,很多俘虏茫然的抬头四顾,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更多的俘虏发觉了大批围观他们的人,他们这时才感觉到无比的羞愧和尴尬。

四周是数不清的人群,最少有五万人以上,大量的汉人加上科尔沁等部落的蒙古人都在,绿意盎然的草原上象是撒了一层厚厚的胡椒面一样,由于人群过多草原的颜色都被改变了。

大量的牧民骑着马远远的观看,并没有敢过于靠近,但察哈尔人的羞愧和尴尬明显是因为这些来围观的牧人。

还有喇嘛,各部落的将领和普通的贵族们。

察哈尔人曾经是这一大片土地的主人,或者说他们自认为是这样。

他们曾经趾高气扬,看不起那些小部落的人,不管是依附于察哈尔人的八鄂托克各部,还是内喀尔喀五部,又或是科尔沁人,这些部落都在察哈尔人的羽翼之下,在他们的阴影之下。虽然权力是大汗的,是高贵的黄金家族的传人们的,但并不妨碍察哈尔人普遍的感觉良好。

在最少这几十年间,不管速巴亥或是炒花有多风光,但真正掌握这一片广袤土地的还是察哈尔人。

插汉部,土蛮部,这些是大明对他们的称呼,在明史最后几十年的记事里,这几个字经常性的频繁出现。

对辽镇和蓟镇的战事,几年一次的大规模的打草谷,对抗辽镇和世镇辽镇的李家。

这些事情都是历任察哈尔汗带着内喀尔喀五部,还有八鄂托克一起做下来的丰功伟绩。

在俺答汗有感于明军防御的增强而放弃军事政策的时候,察哈尔人由于骄傲和黄金家族最正统延续尊严拒绝与大明议和,战争状态其实一直在延续着。

他们对汉人的鄙夷和轻视也是烙在骨子里的。

现在这些高贵的察哈尔人,包括牧民,甲兵,将领,还有贵族们,他们感觉自己象是被剥光了的妇人,四周是一群粗鲁的汉子在围观,他们被评头论足,指指点点,自尊被如衣袍一样剥了个精光,一丝不剩。

所有过往的荣誉都完蛋了,一丁点儿也没有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