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将出(三)(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而太子左近,赵桓已然只能在马背上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赵桓那些文臣心腹,遭遇这种场面纵然就是胆色还在,也是一时束手无策,不知道做什么才好,大宋文臣士大夫久矣在朝争中打滚,镇抚边塞,临敌机变,如西军这般重镇,多少年来都是童贯这等阉人在主持旧党清流之辈,哪里还有什么出色人物?

朝争当中,只会结党只会杯葛争斗,但临这般需要果决而任艰巨,甚或将自家命押上的大场面,哪里还能寻得出人来?至于禁军军将,他们此刻也乱成一团,这些所谓军将,也是胆气比文臣士大夫还要不堪的居多,多年承平富贵,更没有对士大夫的优容礼遇,他们行事全部出发点都是为了这个团体的利益,如果说文臣士大夫团体行事多少还要考虑那么一点这个名义上君王与他们共治的江山,而大宋的制度,就将这些居于腹心之地的都门禁军武将团体,完全养成了这个依附在这个这个国家上面敲骨吸髓的寄生虫,将这个国家完全拖垮,也在所不惜!

对于在此刻倒戈而向圣人,这些禁军军将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然则唯一可虑的就是他们所行,已然是最为君主所恨之篡逆大罪之事,就算再投过去,也无可恕之道!

可自家这里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号令不行,约束全无,从装备到编伍,全都提不上,在杨凌所领的甲骑面前,实在是不大提得起抗衡的勇气,这些禁军军将,人心完全纷乱成一团,急切的互相商议着却谁都没有个主意,不时有人仓惶的张望左右,仿佛在做立刻逃命的准备!

耿南仲和宇文虚中,是这么多人中的主心骨,最后大家都望过来,而赵桓也是一副求救的神色看着两人,耿南仲脸上神色不动,仿佛仍然镇定自若,可内心里面早就是空白一片,僵坐在马背上,一动不动—也实在是动不得了,这位一向挂着刚严的面孔,以将来宰辅为意中事,以未来江山社稷为己任的耿道学,竟然是怕得比任何人都要厉害!

而宇文虚中却终于镇静下来,深深吸口气,厉声道:“慌乱什么?殿下在此,此杨凌挟持圣人,正是我辈要诛除之奸邪!此时此刻,除了为国除奸之外,还有什么说得?”众人一下就反应过来,岂不正是如此?只要击破眼前甲士,擒下杨凌等人,汴梁局势,还在掌握当中!赵佶最后地位,还不是胜者所写,可谁却能来击破这杨凌所领之甲士?文臣望向武将,而武将面面相觑,谁也不愿意出这个头,先不说他们还能不能指挥动麾下那些军汉,就是军汉们愿意奉将主号令行事,凭着手下这些从事各行各业都有,就是没有操持本来武人行当的军汉们,哪怕万人,又何能当这些甲士列阵之一击?

只要对面发起冲击,眼前现在还聚集一处的数万禁军军汉,只怕马上就要卷堂大散!宇文虚中也知道,此时此刻,杨凌麾下这些甲士才是关键,而他也不相信,杨凌对赵佶,有什么忠诚效死之心!

他厉声吩咐左右:“护某而出,某要与杨凌阵前对谈!”太子那边各色人等纷乱成一团,无数军汉不知所措,火光在无数人头顶卷动,将背后巍峨皇城映照出来,大宋皇城之下,从来未曾经历过如此的场景,也从来有如此多的人聚集,却近似鸦雀无声,只是看着勒马独立而前的一个年轻统帅。

杨凌静静的打量了眼前场景一阵,终于开口:“我奉圣人诏来平今夜乱事,如何?还想抗拒不成?没人说话,我就当是了,冲杀进来你们这些军汉赶紧各自逃命罢,带领你们生乱的那些乱臣贼子,我就全部留下了,你们尽管抵抗试试。”语音淡淡的,甚而有点漫不经心的意味,杨凌随意点点头,就准备勒马转身。

这个时侯,就听见乱军军阵深处传来一声呼喊:“杨大人且慢!”杨凌闻言停住很有些不耐烦的转过头来,看到他那明显有些不耐烦的动作神态,站在第一排和杨凌及他麾下甲士相对的禁军军汉,个个从心底胆寒,这个杨大人,当真是等不及将领头作乱之人杀光了事!

大家都是穷军汉,富贵到不了手也就罢了,何必为这些镇日都骑在自家头上作威作福的贵人将性命搭进去?无数人就开始左顾右盼,看从哪里撒腿溜得就比较快,自家这里虽然人山人海将皇城前如此大的空地都快布满了,可实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会是那些武装到了极处的具装甲骑的对手!

乱军军阵分开一条道路来,就见宇文虚中也单骑而前缓缓穿过人潮,迎向杨凌,当在杨凌面前七八步站定的时侯,宇文虚中先是感慨一声:“大人,你竟然也有白发了,老得好快!”

杨凌一怔,摸了摸自己的两鬓,自己家族,可没有少白头的遗传啊,不过也难怪,人要得到什么没有不付出代价的,更何况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如此的艰难?现在仍然好生生的活着,已经算是一件幸事了,他也笑笑:“宇文学士,近来少见,一向可好?”

宇文虚中拱手还礼:“不敢当大人动问,学生只是想问大人一句,你到底想要什么?”杨凌皱皱眉:“问这个什么意思?”

宇文虚中在马背上直起身子,提高声音大声开口:“若不是奸臣妖言动之,大人怎么会与这等挟持君父,欲袭杀东宫,篡位自立的奸臣贼子辈共同行事?大人本为国平燕的大功之人,举朝谁不仰之?圣人受奸臣蒙蔽,才至大人仕途困顿,大志难伸,今满朝义士奋起,欲在今夜为国除奸,就是圣人,也深自惭恨,欲内禅东宫拨乱反正,殿下对大人素来看重,岂能不大用之?”

“若大人在朝,当领西府,若大人愿统强兵为国镇戍边地,则河东一路,当由大人自专,如西军故事,一路军政民事,如此边地军情汹汹之际,当权由大人自专,若河北诸路艰危,也可请大人移镇,大人为国出力之日,还长远得很,功成名就之际,当传诸子孙,与国同休,岂能为一干奸贼所蒙蔽,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大人大人,其速醒乎!东宫正在军中,大人若有疑虑,东宫当与大人击掌为誓,天下世人共鉴,大人统强兵在手,正是此刻安定汴梁的中流砥柱,国本安危事,全系于此刻大人一人而已,大人难道还愿为这些乱臣贼子欺哄到底,自损一世英名么?”

宇文虚中果然不愧旧党中智囊之名,临事机变,少有人比得上,一下就看到了此刻唯一的机会,不管是什么原因,想必也是在这杨凌掌握当中,只要这杨凌倒戈,则局面还能翻转过来!而且他脸皮也厚得下来,明明知道今夜之事,就是这胆大心黑机深的杨凌卷动,将大家全部都架到了火上,最后来收拾局面,决定所有人命运的就是这杨凌,可还是将杨凌行事硬安一个受奸贼欺哄的名目,还立时代太子开了好大的价钱出来,居内则是枢密使领西府——不过杨凌留在中枢,怕是两边都不得安,很有可能杨凌愿意出居外镇,行藩镇之实,当下就将河东路许给了杨凌,如若不足,在河北也可以选一两路大家商量着办。

你坐拥强兵,外居藩镇,朝廷没有几年恢复不了元气,安定不了局面,再练出能打败你的强兵更不知道要多久,你居此地位,进可挟持都门中枢,退不失藩镇富贵,至少很长一段时间无忧,手腕要是高明的话,将来真正裂土封藩也不是不可能———这个价钱,总该满意了罢?(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