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治水炼石滩 积石成山(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九婴一招得胜,得意之极,便用一只触手舞动繇余的大戈返身回来再斗三员天将。

孔律的一对钢鞭,大彰的一对铜锤,都是短兵器,正所谓一分短,一分险,不敢太靠近了九婴,怕被他的触手缠住,即使打着了,九婴的触手也不着力,浑然不在意。

只有庚辰的长枪,刺、戳、挑、扎,对九婴有威胁,可是又忌惮九婴灵活的触手,怕一不小心,被九婴夺去。

那九婴十分骁勇善战,九条触手屈伸灵活。九颗头分别伸向九个方向,异常机警。九条触手能抓,能擒,能拿,能缠,九个头能吞,能咬,能嚎叫,一边打斗,一边发出婴儿的啼哭声,搅得人心神不宁。

大彰手使双铜锤,打到了九婴的触手,不着力,而且伤不到筋骨。想要打九婴的头,锤柄短,够不到。一个不留神,被九婴的一条触手缠在了腰上,往回一缩,便将大彰往虎口中送去。幸亏没把大彰拿铜锤的双手缠上,大彰急忙抡动手中的双锤。咔嚓一声打在了前边的獠牙上,将獠牙打掉了一对,再把右手的铜锤往回一砸,“啪”的一声,便将虎头的天灵盖砸碎。

庚辰和孔律见大彰被擒,急忙过来解救,庚辰长枪一抖,刺在了那条缠住大彰的触手,孔律的双钢鞭则对付旁边的那条触手。

九婴的虎头被砸烂,触手又受伤,于是松开了大彰,大彰获救,急忙退到了一边。

却说大禹看见九婴扑来,早将开山神斧握在了手中,只是四员天将与九婴一直在高处缠斗,自己伸不上手。这会儿见九婴受伤,忽然跌到了低处,于是一纵身,跃到了空中,一招龙腾九州,“咔嚓”一声,一斧下去,一同斩掉了一个蛇头和一条触手。“扑通、扑通”二声,跌落到地面上。

九婴正在与天将搏命,没成想被大禹从地上跃起,斩掉了自己的一个脑袋和一个触手,九婴惨叫一声便直奔大禹追去。

这一来正合大禹的心意,在高空自己够不到,这回来到地面上,自己便可以施展手脚了。

伯益和神农仔见状,也都抽出了宝剑和匕首,要助大禹。大禹荡开了开山神斧,金光万道,瑞彩千条,呼呼生风。斧斧不离九婴的脑袋。

那九婴发疯了一般,眼睛都红了。嘴里发出婴儿般的啼哭声。不顾一切的要致大禹于死地。

大禹大展神威,使出了降龙三十六斧,只听得“咔嚓”、“咔嚓”,接连又砍下了一个豹头和一个鳄鱼头来。污血喷溅出来,腥臭难闻。

在这同时,庚辰的长枪也刺中了一个狼头,大枪一拧劲,再拔出来时,污血便喷了出来。

那九婴一时间有五个头被斩,元气大伤,把夺来的大戈也扔了。俗话说十指连心,岂知脑袋更是连着心。九婴见大势已去,便转身逃。伯益追上来宝剑一挥,又刺中了一条触手。神农仔跟上来也剌中了一匕首。

九婴逃跑的本事也十分出众,头朝前,触手飘在身后做桨。就象扫帚一般,以流星的速度飞快的划过去。

这时正好,应龙向积石山搬送石头返回来。大禹用手一指向西方逃跑的九婴说道:“应龙快追”。

应龙应了一声:“应龙明白”。便箭一般向西方射去。繇余也跑过来找回了自己的青铜大戈。

不大一会儿,应龙从西方飞了回来,龙爪下提着象死章鱼一样的九婴。剩下的几个头都被扭断了脖子,向下垂着,几条触手也残缺不全了。滴滴嗒嗒地往下淌着污血。

飞到了头上,应龙将九婴的残尸贯在了大禹的面前,象一堆烂泥一样。应龙说道:“报告夏伯,应龙抓回了九婴,请夏伯过目。”

大禹夸奖道:“应龙好样的,再记一功。”

应龙答道:“多谢夏伯夸奖。”

大禹说道:“把九婴的尸体拖到一边埋了,咱们继续搬石。”四员天将一声“遵命”,把九婴的尸体拖到了一个深坑里,填上了碎石。返回来继续参加搬石工作。

渐渐地,大块的和中等大小的石块都已经搬净,最后只剩下小块的和碎石了。应龙说道:“夏伯、伯益、神农仔和诸天将都退到远处观看吧,看应龙独自把这些碎石一骨脑都搬到山上去。”

大禹和众人不免有点不敢相信,迟疑了一阵。大呼问道:“应龙你是说那些剩下的碎石都由你一个人搬运是吗?”

应龙答道:“是的,夏伯,没有错,是由我自己将它们搬走,你就带着众人到河东岸上观看吧。”

大禹说道:“那好吧,不过应龙,可要量力而行啊,不可逞强。”

应龙应道:“请夏伯放心吧,应龙明白。”

大禹率领众人退到了河滩的东岸,站在高处观看应龙是如何搬那些碎石的。

这时只见应龙挂在半空中,龙头向上,龙尾朝下。龙尾开始搅动,一开始较慢,一会儿比一会儿快,搅动的幅度也越来越快。

随着龙尾的快速搅动,卷起了一股旋风。一开始旋风很细,渐渐便大了起来,高了起来。一会便直通天地,将应龙吞没在了中间,河滩上的碎石开始飞了起来,随着旋风旋转,刹那间,地上的所有碎石一下子都卷到了空中,卷着碎石的旋风开始向积石山移动。刮到积石册山的上空时,旋风忽然停止了旋转,顷刻间被旋风裹协的碎石都倾落到了积石山上。

再望河道和河滩上看去,碎石已被搬得干干净净,一块都没有剩下。大家不觉齐声叫道:“好哇,应龙真是好样的,我们胜利了。”

这时应龙从空中现身,飞到了大禹的眼前。大禹十分高兴,夸奖道:“好样的,应龙真是好样的,我们导河治水的任务完成了,给应龙记上一个大功。”

应龙美滋滋地说道:“多谢夏伯的夸奖,这都是应龙应该做的。”

伯益向大禹说道:“大禹哥哥,给这座应龙和我们共同搬石头堆积的山取个名字吧!”

大禹说道:“就叫积石山吧”。众人一齐拍手叫道:“好一个积石山。”

但见这座积石山东西长三十余里,南北宽八里余,高一千丈。红岩磷磷,巍峨壮观。山下是水草丰美的辽阔牧场,山泉交错,溪流蜿蜒。灌溉着无数被当地人称作“梅朵塘”的鲜花滩,一片片绿草滩上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大禹他们没想到的是,日后这座美丽的红石山上,便终年积雪。晴日里远远眺望,碧空万里,雪峰凸立。宛若玉石水晶雕成的一般,晶莹光洁,珠光宝气,青蓝青蓝的,与天穹的颜色一般。并且随着日出日落的变化,也不断地变幻着各种颜色。当地的百姓称它为“阿尼到卿”。意思是“神山”。还有一层意思是“黄河之祖”。

伯益说道:“我要把咱们亲手堆积的这座积石山写进我的《山海经》里去。

大禹一行告别了积石山。大禹与伯益,神农仔又乘上了应龙,四员天将腾云护架,一路向东飞回了黄河下游邙山脚下的荥阳大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