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三过家门而不入(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小兄弟们都瞪大了眼睛寻找大禹的家住在哪里。只有伯益、神农仔和应龙三个来到过大禹的家。连大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新家在哪里。所以也在睁大了眼睛四处寻找。

忽然伯益与神农仔的眼前一亮,几乎不约而同地指着座落在夏邑北部的一座靠河临街的大宅子说道:“大禹哥哥快看,那座大宅子就是你的新家。

应龙也认出了大禹的新家,于是不待吩咐便徐徐降落下来,在宅子的大门外落到了地上。大禹问道:“应龙,为什么落了下来?“

应龙应道:“夏伯难得路过家门,回家去看一看你的新家和妻子、儿子吧。”

大禹说道:“眼下治水要紧,等治水成功之后,再回家相聚也不迟。”

伯益说道:“大禹哥哥进门去看一看,也耽误不了多长时间,况且自从涂娇姐姐带着启儿,回到夏邑居住之后,你还没能回家看上一眼呢,今天是路过,又不是绕道,不妨进门去看一眼。”

就在这时,只听从屋子里传来了启儿的读书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出月落,四季有常。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育百姓,万邦归王。”

听罢,大禹说道:“听到了启儿的读书声,我就放心了。好了,咱们该走了,还要抓紧赶路,治水要紧。”说罢跨上了应龙。众小兄弟知道大禹的脾气,知道再说也无用,于是都不再说话,跟着大禹跨到了龙背上。应龙呼的一声,腾空而起,又飞上了青天。

原来,大禹当年见到了伯夷,慧眼识人,任命伯夷为夏地的相国之后。伯夷不辜负大禹的重托,殚精竭虑,力精图治。为夏地谋发展,为夏国百姓谋福祉。把夏国治理得百业具兴,欣欣向荣,使百姓们安居乐业。别处的百姓慕名前来投奔夏国的越来越多。同时带来了更多的别处的经验和技术,这样一来更促进了夏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夏国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

伯夷考虑到大禹治水凯旋,回到封地之后,总要有一处府邸居住。于是在规划夏邑的时候,就予留了一块靠山临水,面街的风水福地,给大禹建起了夏伯府。

夏伯府建得很大,既宽敞,又明亮。有明堂,有后宅,有书房,有挎院。

宅院建成之后,首先迎来了涂娇和启儿母子。涂娇看了宅院很满意,对伯夷的细致周到的安排也深满意。

涂娇母子安顿停当之后,涂娇便与伯夷谈起了要给启儿延请老师的事来。伯夷拉着启儿的手,上下端祥,见启儿长得广额方面,剑眉星目,虎鼻狮口,英姿勃勃,天生惠质,眉宇间透出了聪明与智慧。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显出了一丝王者之气,大有乃父大禹的风采。

伯夷赞道:“真是青山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公子今后的前程决不亚于其父夏伯呢。”

又转过头来问涂娇道:“请问夫人,公子可曾启蒙否?”

涂娇答道:“只是跟着我学了几句童谣,还未正式请过老师。”

伯益拉住启儿的手问道:“公子,能给我背上一首童谣听听吗?”

启儿答道:“好吧”。然后便一眼一板地背了起来:“嚖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伯夷听了夸奖道:“公子果然不同凡响。”

接着又说道:“公子年纪太小,还是应该先从启蒙教育抓起,循序渐进。夫人你看这样行不行,在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师之前,由我先教给公子一些启蒙的知识。公子一边学着,我一边积极地寻找物色合适的老师。这样既不会耽误公子的学业,也容空找一个好老师,夫人看如何?”

涂娇知道大禹很器重伯夷,知道大禹看人是不会看错的。今天亲眼见伯夷老成厚重,颇有长者之风。深信启儿跟随伯夷学习一定错不了。于是说道:“有相国来给启儿做启蒙老师,求之不得,现在就叫启儿行拜师礼吧。”

伯夷拉着启儿的手问道:“公子,你可愿意跟我一起读书吗?”

启儿点点头,说道:“我愿意。”伯夷说道:“好,我就收下你这个学生了。”

于是涂娇请伯夷座下,记启儿向上拜了三拜,行了拜师礼。从此之后启儿便开始跟随伯夷读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