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半垂绿丝入清江,窗下伊人在柳旁。篱落疏疏通一径,几处青萝各生凉。”

众人闻之都称妙,探春便道:“果然如此。不仅韵脚都一样,这景竟也是连起来的,纵专意去做,也不得这样的。”湘云在侧笑道:“不但谜面是一首诗,谜底还成一句话呢!可不就是‘紅樓非夢’么?”薛蜨闻之愕然。他几人原非说定,不过各自作了罢了,如今连成一首七言绝句,不过凑巧而已。一面探春早将这诗誊了出来,众人传看,不免称奇。瑧玉因想起原书中众人所作灯谜皆是自身谶语,或此谜也有些缘故在里面,面上倒不曾有异色,只看了一回便了。宝玉又道:“方才林妹妹同宝姐姐也作了两个诗谜,如今可拿出来大家看罢。”一时丫鬟取了来往屏上粘了,见黛玉的是: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云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又见旁边宝钗作的是:

踏碎章台晓月华,徐行按辔到谁家。车驰骑骤终不止,几时看罢长安花?

薛蜨便笑道:“这可闹到一处去了,倒应景。”原来他二人所做之谜是同一物事,正是那灯节所顽的走马灯。原来是瑧玉不日便要科考,黛玉有心的人,意欲在这节下取个吉利,又恐人说他,便作了这个谜,实则谜底又是一个新谜,取“走马观花”之意,即“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典故,不想正和宝钗想到一处,当下便对他一笑。

贾母看了笑道:“这个我也猜得了,宝丫头和林丫头作得是同一个,皆是走马灯。”宝钗同黛玉都笑应道:“是。”湘云笑道:“还说不是说好的呢!那一个就罢了,这个还一样起来!知道你们两个好罢了,偏要特意地剖白剖白。”说得众人又笑了。贾母又与李宫裁并众姊妹说笑了一会,也觉有些困倦起来。听了听已是漏下四鼓,便命将食物撤去,赏散与服侍的下人,随起身道:“我们安歇罢。明日还是节下,该当早起。明日晚间再顽罢。”且听下回分解。

【那四个字谜都是我自己写的==谜底都是繁体字,韵脚是[七阳],但有些字的平仄实在顾不上了;还有宝钗作的谜语也是我写的,那个平仄和韵脚倒都没差,一三四句用典,单纯作为七言绝句来讲,格律大约比那个“红楼非梦”要严谨。然后就是人笨不要要求太高,我已经很认真很认真地去写了……qwq】

【给大家说个真实的四爷和十三之前的事儿~

这哥俩真的是超级逗~是正史记载的,不是野史……

背景:十三出差去了

四爷:(发短信)我怕你回来的时候,胖得我都认不出来了……

十三:(回短信)我可能真的会胖,要是真胖了,你看着不爽怎么办==

四爷:没事,你使劲胖,不要担心,开心就好~

原文当然不是这样的,但基本就是这么个意思……看完了给我笑得不要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