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兵制(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怎么不会,陵国二王爷都来了,说不定这里马上就要打起来了。”有人插嘴回道。

林怡然暗惊,连二王爷都来了,怪不得衙门周围的衙役多起来,难道真要打起来,那自己要不要离开应城?她有些忐忑不安的回家了。在胡同口遇到了夜市的张婆子,她打招呼问道,“婆婆,你这是去哪?”

张婆子回道:“我儿子让人写信回来说棉袄坏了,让我再寄一件给他。”

林怡然‘啊’了一声,“军队里不发过冬衣服吗?”

“发!”

林怡然不解的问道:“那你干嘛还要寄过去?”问完后,她觉得自己问得太傻,儿子在外,作为母亲,给儿子捎件衣服不是人之常情嘛。

可是,张婆子却回道:“军队里发的可比我买的贵。”

发个衣服还要什么银子,她刚想这样说,突然想起古代征兵制度,马上闭嘴了,笑笑,“也是,也是……那你忙吧,我回去了!”

张婆子点点头,转身出了胡同。

林怡然顿了一下,挠挠头继续朝前走,那现在是什么年代,南北朝、五代十国?可自己也没听过什么后梁、后唐呀,难道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哎呀,不管了,按现在的征兵情形看,绝对不是什么募兵制,那么宋朝绝对没出现过。

林怡然为何会这么想呢?这跟古代的征兵制度有关。

征兵制,在每个时代都不一样,我们先来说奴隶制时代,这个时代,征兵有点像现代义务兵,不过,他征的对象是贵族,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当兵,他们有条件自备战衣或是武器、马匹,奴隶没有资格当兵,当然更不会像贵族一样自备衣服和武器,所以这个时代,军人是一定地位和一种身份的相征。

到了春秋战国,战争频繁,情形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一方面,贵族子弟不愿再去打仗受苦、甚至送命,二是,大规模战争,仅凭一些贵族子弟,已经不可能了,所以这个时期,一般平民或某些奴隶也开始有义务征兵,这些被征的人不仅没有工资拿,还得自备衣服、甚至简单的武器。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吴起的‘魏武卒’,是募兵而来,发工资,还配备精良的武器,但这是个例,不是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有一个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故事中,孟姜女身背寒衣,万里送衣,其实就是典型的征兵制,军队中什么都不提拱,需要戌卒自备。

而南北朝时的西魏时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征兵制——府兵制,它跟征兵制有不同之处,它特点是兵农合一,平时是耕种土地的农民,不忙时训练,战时从军打仗,不过衣服、武器和马匹一样要自备,一直到唐中后期出现募兵制才废除。

那什么叫募兵制呢?说白了,就像招工,你愿意来当兵就当,不愿意不强迫,要是你来当了,就发工资,不需要打完仗后还回家种田,成为职业军人。

说起募兵制的发起人,就是上面提到过的军事家吴起,他的‘魏武卒’首开先河,让军人成为了一种职业,唐中期以后一直到封建王朝结束,差不多都是募兵制。

林怡然没有想到现在的征兵制可能是府兵制,暗暗摇了摇头,打仗还要家人自备寒衣,怪不得焦大叔会有一支弓,原来是为征兵准备的。

马秃三见林怡然一直到家都沉默不语,忍不住问道,“林小哥,你准备去哪里?”

“啊……”林怡然从沉思中惊醒过来。

“你准备去哪里避难?”

林怡然哈了口气,口中的热气出来后瞬间变成了雾气,说道,“这么冷的天,逃到外面,日子可不好过,我再等等看,你家逃不逃?”

“不逃,要死也死在家里。”马秃三摇头,在家里都活不周全,还逃亡,怎么可能。

林怡然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苏小兰见林怡然到家里,连忙揭灶盛饭。四个人围着一张小桌子,一人吃了一碗大白菜面疙瘩汤,一碗下肚,瞬间有了暖气。

苏大易说道,“下午,我去外面砍柴禾。”

林怡然没反对,点点头,“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