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墓穴通道(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老人到京之后,无处寻觅当年留下扇子的商人,只得拿着扇子在京城里游走,已近绝望之时没想到被出宫办事的太监看见他手中之物,向前询问才知一二,便把他带进了皇宫面见了乾隆。老人受宠若惊,将女儿婚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乾隆,哪成想乾隆一旨诏告天下,将老人的女儿认作了干妹妹,并赐婚于书生,书生得知消息后,竟受不了如此大福,一激动便一命呜呼了。姑娘得知书生死去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也自尽身亡。本玉成美事,没想到竟酿其祸,最后乾隆皇帝把此女以皇姑身份安葬于此处,后人提起此事都觉得甚是悲惨、凄美。”

王教授一边走一边说着故事,也就是为了缓解一下紧张情绪,他这几个学生有一半没下过墓,这乍一走下来,左顾四盼的,看什么都好奇,还有的心里紧张,脚底下迈的步子都是虚的。

这会儿还没进墓道,没到危险区,说些趣事缓和一下气氛。

他在这儿现场教学,陈队却带着几个考古队员往前面去了。

王教授一边倒着走,一边回身给学生们讲解,“在春秋晚期,才出现了这种土丘式墓葬。一般的土丘都比较高大,规制较高,建有墓道和车马坑。基壁周围涂有朱砂,土丘墓穴上有古代建筑,有的还铺设有散水,土丘墓高低根据墓主身份尊卑而定。”

春秋以前称墓葬为"墓",战国时期,称为"丘墓"、"基家"、"坟墓"等。君王的墓家称"陵"。战国中期开始,出现于赵国、楚国、秦国、韩国等。商代至战阳晚期的王陵有的呈"亚"、"窄"、"甲"宇型。墓道有四条、两条、一条之分。在当时,身份等级最高者是国君,义坟墓建造比较高大。日前咸阳北边的泰武王叁高约三丈。据文书记载.帘王陵墓中建筑有"寝"的制度,始于秦朝。

在西汉时期普遍推行,其形成时期为战例时期。古人相传死后会有灵魂存在,因此,宗庙的建筑大部分模仿宫殿。生前有"朝",死后也有"朝";生前有"寝",死后也有"寝"。《尔雅'释官》载:"室有东西厢口庙.无东西厢有室内寝。"

有学生听到这儿,问道:“老师,这昏侯墓墓道一共有几条啊?”

王教授笑道:“按规定应该是四条,只是这昏侯墓并没有完全打开,仅凭着一些盗出来的文物碎片判断的,墓主人的身份还不能完全确定。这回咱们出来,就是要确定墓主人身份的。”

这会儿最早一批下来的两个队员已经探过路,这条人工挖凿的通道很长,要走好一会儿,通道的尽头才有可能是墓室入口。

他们打着手电,走了一段路,果然前面出现了一点亮光,这里应该进了山中,光是从崖壁上透下来的。不过出乎意料之外的,前面并不是墓室的大门,而是一个洞口。

洞口看上去有点象井,还真他妈妈的有点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