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三个故事(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第125章 三个故事

军帐内,一只竹子编成的蚱蜢被韩信摆在了主帅桌案上。

“这是一位名唤小石的戍卒为他未出世的孩儿编制的,可惜,没能亲手拿回家送给他的孩子……”

韩信给众人讲述了小石的故事,还有灵渠道上,那千千万万在工头鞭打下,也要跑过来寻找老乡,只为问一句家中一切可好的“老李”。

没有电话,没有互联网,唯一的通讯方式就是信件,作为普通卒兵,在交通困难的南方,是没有资格给家中写信的,他们思念亲人,担心家中老小,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焦虑日益滋长,最终演变成了怨气愤懑。

听完韩信说的这些故事,任嚣对他越发佩服起来,自己虽然也时常把爱士卒几个字挂在嘴边,却从未了解过他们的需求和故事,偶尔去营中转转,关心一二他们的生活,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在绝大多数高位者眼里,这些戍卒只是蝼蚁,只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死了甚至不配入土为安。

却不知道,他们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牵挂思念之人。

韩信关爱士卒,不仅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也关心精神需求。

“徙木立信做的只是表面功夫,将军不如调动军中所有文吏,为将士们每人写封家书。对久未归家之人来说,一书可比万金,正好,从长沙运粮过来的车队可顺便将这些家书运回。”

秦朝的邮递工作已经很发达了,只要把家书运到长沙郡,再由亭舍一路传递下去,近的一月左右即可收到,远的两三个月。

家中有条件回信的,也可回复一封,让不能归家的士兵得以知晓家中近况。

任嚣点了点头,当即宣布,这几日在军中设置书信代写点,让苍梧、番禺这两处士兵自备木牍竹简,兵卒口述,军吏代笔。有识字的屯长、百将,也要负责帮士兵写信。

柴勇等人跟随韩信这么久,常用字基本都学会了,这会儿终于派上用场。

军心、粮道、对敌之策,韩信今日一口气就把这些问题全给解决了,任嚣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此次百越若平,阿信当居首功!”

韩信连忙道,“不敢,末将只是提了些想法而已!”

任嚣笑道,“没有你这番话,本将尚且茫然不知所措,事若成,本将会将今日军议内容呈递陛下,功绩大小,全由陛下定夺。”

定好总方针,接下来就是安排具体任务了,赵佗带五千士兵去平闽越,韩信领剩下五千人加桂国和招降的其他部落,共七千人,留两千驻守苍梧,其他去平定湟水、北江,夺回粮道控制权。

任嚣领番禺五千人,还有原来在西瓯的主力,去西瓯收拾残局。

…………

“师父,你不给师母写封信吗?”

大营中,韩信坐在一方桌案前,亲自为几名士兵代笔,柴勇等人的桌子呈并排摆在旁边,士兵们人手一份竹简或木牍,排成长队等候着,柴勇逮着空隙,脑袋凑到韩信这边问道。

韩信为一名士兵写完几句话,得空回道,“写什么?她应当早知道我的境况了。”

柴勇道,“谁让你写这个了,这么久没见,伱不想她?没什么心里话对她说说?”

写好的士兵开心得拿着书信,去自己所在的郡县收信处交信,所有书信在这里就分好各自郡县,运到长沙后直接转递开,史禄就不必再安排人手来分信件了。

“不想!”

韩信笔锋沾了沾墨,叫道,“下一个!”

从离开淮阴那日开始,事情就一件接一件,就算是空闲时,韩信想的最多的还是南征这仗该如何打,确实没多少心思想儿女私情,倒是在梦里梦见过几次,醒来便又被抛之脑后。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