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叹君倜傥才(5)(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虽然李若雪引经据典地毫不客气,袁兴宗只淡淡地笑了一笑,并不理会。“本官不与她一般见识,与女人辩驳,胜不为荣,败则为耻。”他始终认为圣人所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贯正确。

杨麓却结结巴巴道:“赵夫人莫忘了,张载先生虽然生在汴梁,其后却是在我关中横渠讲学,弟子贤者如吕先生兄弟、李复、范育、游师雄等也是我关中人。”

关中的儒生大多信奉关学。关学源自申颜、侯可,实际上由张载所发扬光大。李若雪要把它的渊源强扯到关东去,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即便杨麓对赵夫人的学识有些仰慕,闻言也要反驳。

李若雪还未回应,赵行德便打圆场道:“以我浅见,孔孟道统传承是一脉数支,天下一家,何分彼此。吕二先生后来也游学于洛阳程门,并不曾执着于门户之见。”

袁兴宗、杨麓、张良衡三人都并非不谙世事,见他如此,自然也不再争执下去。只不过大家唇枪舌剑,解除了不少旅途的疲乏和无聊。

李若雪乃是这一支人马中唯一的女子,每当下车时,也像夏国的女子一般戴着长可及地的面纱,从容娴雅,风姿绰约。不少人在休息的时候眼光都若有若无地朝她这边来,这一路行来,每当赵行德与别人辩驳相持不下之际,李若雪便会出声相助,渐渐的,赵夫人的学识也被夏国三位文士所认可,就连随行的军士,觉得她气概和才识都不输给男子,也不再把她当作普通的随行眷属,而是有了更多的尊重。

夏国因为军政制度的关系,军士和百姓的乡土观念都是极为浓厚的,赵德夫妇一路上为了维护关东的名声,和众人唇枪舌剑,虽然偶尔有些强词夺理。但正合了夏国人的观念,家乡的东西,哪怕是自己关起门来臭骂,出门后也是不觉准别人说一句的。不少人甚至在心里暗暗想:“这两口子虽然来自关东,但言行更像我关中的人。”

赵行德留心观察夏国的民情,田间随处可见牛羊驼马,即便是关中普通人家,得兼有农牧之福,每餐都也有肉食。学士府督促州县衙门为入学的孩童配给当日的牛奶羊饮用。饮食结构的变化,再加上西北日照十分充足,使得夏国人普遍比关东要高些,军士甚至后世所见的秦始皇兵马俑更高大。

越往西去,便越是地广人稀,农耕稼穑越少,而畜养牛羊马匹越多。甚至许多农田种植的都是草料而不是粮食。驿站所提供的饮食,也更多的是牛羊肉、酪之类,粮食在主食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少。靠近水泽之地,便有农户饲养鸭鹅等水禽,也有用大养鱼的,农户宅院前往往挂着一排一排的腌鱼和熏鸭肉。

“只有内地才是这样,”军士宇文秉信对赵行德解释道,二人是在切磋箭技的时候结交的朋友。宇文秉信还传授了赵行德一手五连珠箭的诀窍,“若是边境州县,军府会在每县修筑数座仓城,周围农户皆在城中有一座小仓房,仓库顶上还可以打地铺睡觉。平时将粮食腌肉之类的都存在仓城中,一旦马贼、蛮夷之辈突入边境,百姓们只要带着老弱赶紧到仓城中躲避,壮丁乡勇凭借弓箭守卫一阵。等待军府调集军队把蛮夷驱逐再返回家园。”

“夏国有如此强兵,还难以完全防范蛮夷的骚扰吗?”赵行德奇道。

宇文秉信用马鞭指着官道旁广漠的原野,叹道:“百姓们不断地向蛮夷的地方开拓垦殖,敌我势力犬牙交错,确实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幸赖有仓城之制,能够避免大部分的损失和伤亡。”他顿了一顿,又沉声道:“蛮夷和马贼也越来越奸诈狠毒,每快到收割庄稼之前,都是军府最紧张的时候。”

赵行德点了点头。通过这几天的交谈和观察,他发现在多数乡村百姓当中,信奉孔孟之道的教书先生,和军府的军士威望不相上下。许多士绅通过开办义学、资助社仓之类的方式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信赖,进而被百姓推举为护民官。每当丞相府或者军府的举措有可能剧烈伤害到普通百姓的利益之时,护民官作为一种保守的势力,代表着百姓发出不满的声音,甚至能在权限的范围内独力阻止政策的推行,并将问题摊到五府的平衡机制上来寻求公道。

夏国人一生只有一次参加柱国推举的机会,年满四十岁的军士百姓,每十万人推举一人产生新任柱国。故而护民官在民间的人望对于想要晋身柱国府的人十分重要。沿途都有护民官和州县官在驿站和袁兴宗会面,请他将驿站商办之利更多留在地方。袁兴宗亦广结善缘,积累人望,为将来进军柱国府做着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