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成效显著(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通过对生理学知识的复习,王晓虎了解到,人的生物钟规律是早上体温高、血压高,而且肾上腺素比晚上高出好几倍,如果这时进行剧烈运动,不但训练效果不好,甚至还可能出现心脏停搏。相反,早上思维敏捷,更加便于记忆。

于是,他大胆改革早上一爬起来就进行武装越野等剧烈运动的老规矩,根据人体在不同时段的生理特点,让官兵早上学知识、上午练程序、下午练技能、晚上练协调。

“定时打基础、全时练反应、超时练意志”。王晓虎归纳的这套侦察兵“三时训练法”,很快大见成效。在a师组织的考察比武中,特训连一举夺得了20个科目中的16个单项第一。同时,特训连训练伤残率却逐渐降至为零。

赵怀生师长乐的合不拢嘴,按照这样的进度,军区比武夺冠肯定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为了加强自己全师的战斗力,赵师长对全师各旅团提出了要求:各个部门务必派出观摩队伍到特训连进行学习,争取把经验带到平时的部队训练中去,早出成绩、快出成绩、出好成绩。并嘱咐王晓虎在训练期间多安排与师团内部的实弹对抗演练,赵师长希望通过师团内部的交流对抗提升整个师的战斗力。

赵师长的算盘可是打的很精妙啊,王晓虎到师部之前就已经把他的a师教导大队干事的职位安排妥当了,只等着王晓虎一过来就黄袍加身,不干不行。王晓虎又硬着头皮挑起了全师教导训练的重担。

特训连虽然整体的作战意识得到了加强,可是在与兄弟单位的紧急夜间战斗科目演练中出了状况。

这天,特训连与a师某部展开夜间战斗科目演练,王晓虎命令一排二班对“敌”进行抵近侦察。在前沿阵地,伸手不见五指。班长唐亚斌发现新型微光夜视装备无法正常工作,满头大汗,鼓捣了半天也没弄好,情急之下按亮了手电筒,暴露了目标。被兄弟单位发现包了饺子,抵近侦查的任务也宣告失败。

这是第一次在与师团内部演练中出现失误,全连上下都开始认真反省起来。经过演习后复盘分析发现,其实失误的原因很简单:装备仓库保管员平时只顾打扫清洁,而忘了定期对微光夜视装备充电维护。没有对高精尖器械进行正常的保养。

虽然问题并不是出自自身,但是也给王晓虎的心里敲起了警钟。作战单位在未来战争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这支手电筒,让王晓虎感到格外刺眼。他对战士们说:“如今,我们的部队已经踏上信息化的‘风火轮’,但我们还有不少同志却还使着原始的‘双节棍’。头脑没有信息化、多元化,再好的信息化、高科技的装备也没有用!”

特训连队里并没有配备电脑,整个师也只有师部才有几台老掉牙的“586”。更让王晓虎郁闷的是特训连会打字的兵不到八分之一。于是,王晓虎向师部递交了经费申请,准备建立电脑学习室、电子阅览室和局域网。接到王晓虎的申请报告后,师里面相当重视,东挪西凑了4万元,再加上另外筹措的一笔资金,拉回了21台二手电脑,率先在军区的各师团里第一个建起了电脑学习室、电子阅览室和局域网。与此同时,信息化学习也上了特训连的“训练周表”,连队还定期组织信息化知识考核,不合格的一律淘汰。战士们能否通过最终考核,信息化考试成绩是最重要的“硬参数”。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