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宰相刘罗锅(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你要十两银子做什么?!”邵南江被钱大人搞蒙圈了。

“这个你不必细问,将来如果我还不上你这十两银子,到时候你就找我儿子要吧!”

“钱兄啊,钱兄!你说你身为一个御史,家里连十两银子都没有吗?!”

“此次弹劾国泰,注定艰难险阻,苦难重重。如果我找不到真凭实据,只怕会反遭报复。这十两银子是我借来上路用的。”

“十两银子哪里够用!我再多给你点吧!”

“足够了。我一生独爱牛肉,这些钱够我吃一路的了。”

“钱兄,这事儿我看你一个人够呛,你还是找个帮手吧!”

“你吗?!”

“我?!我可不行…….”

“当今世上能够与和珅抗衡的也只有阿桂和福康安了。现在他们都不在京城,我又能去找谁?!”

“有一个人也许能够帮得上忙。”

“谁?!”

“刘墉!”

“刘墉?!”

“刘墉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清官,一生嫉恶如仇,尤其痛恨贪官污吏。你要是能拉上他,他肯定和你站在一边。”

“此人我不是没有想过。但是国泰的父亲是四川总督文绶。文绶又是刘墉的老上级,只怕他会磨不开面子。而且此人混迹官场多年,一直以来明哲保身,对和珅更是敬畏有佳,我怕他给我来个倒戈相向,到时候我就被动了。”

“刘墉虽然有些难以捉摸,但这人人品不错。我的几个朋友在他手下做事,都说他为官清廉、奉公守法。而且正如你刚才所言,他与和珅的关系不错,我们何不利用这一点来麻痹和珅?只要他能拖住和珅,你不就有时间摆脱他的监控寻找证据了吗?!”

“好吧!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回头路,看来我也只能赌上一把了!是死是活,全看刘墉的了。明儿一早我就进宫,把这事儿跟皇上说了……”

刘大人要出场了,这里有必要和大家伙儿墨迹一下:历史上的刘墉和和大人的关系到底怎样?!

我想大多数童鞋一定会说:自古正邪不两立。那还用说吗?!干呗!

为什么?!

《宰相刘罗锅》啊!

呵呵,我想说的是:那是戏说。换句话说:纯属扯淡。

首先,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刘墉并不是宰相。

清朝没有宰相一说,皇帝之下统管文武朝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叫做大学士。真正的行使宰相职能的只有进上书房议政的才是,如康熙期间的熊赐履(熊东园)高士奇、明珠、索额图以及后来的张廷玉、纳亲、鄂比图,再就是后来的总理大臣,他们才是真正的“宰相”。

其次,他也不是罗锅。

刘大人是公务员,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事情。那他是怎么当上公务员的呢?通过公务员考试(在清朝,叫科举)。

清朝的科举制度在前面已经说得很详细了,这里就不多费笔墨了。不过那说的是笔试,现在我们来说面试(会试)。

会试的主考官与现在的面试在数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会试的主考官只有一个-皇上。而现在的公务员面试,考场里面要坐7个考官。考官虽然多了,至少公平。

这就是社会制度的差异。

封建制度主打君主专制。什么人合格,得多少分,排第几,进入什么工作岗位,人家皇上一个人说了算。现在不同,去除一个最高分,去除一个最低分,要看平均分。

这就是社会主义。(不能再说了,再说犯错误了,呵呵……)

会试的主考官只有一个,所有人的鸭梨都特山大。考生如此,副考官也是如此。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