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挖墙脚的那些事儿(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杨果很早就赶到了在江南大学召开的动员大会的会场,虽然还没看到真人,但是杨果看见会议桌上面的铭牌,额头上马上就渗出了汗珠。

都是名声赫赫的大学者啊像京城大学中文系的袁新林教授,他不仅出版过很多古文研究的著作,担任了原京城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现国学研究院的院长。

像水木大学的刘书峰教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他就带头呼吁和促进中华学者和西方学者的交流,推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自己本身更是英格兰剑桥大学的名誉教授。

像这两位拥有着就算陈宗岱都要仰望的高度的大学者,还有十来位。东山大学也有一位退休老教授也赫然在列,他虽然在教学岗位退休了,但依然笔耕不辍,现在还担任着国家文化教育的顾问。

杨果之所以惊讶而且惶恐,是因为他当初为了写论文,大量阅读过国内学者的著作,其中大部分是这十几位权威专家的作品。如果说自己在中文研究方面是努力向上攀爬的小蚂蚁,那这些学者都是自己仰望的山脉啊

这个毫不夸张,相比起其他语言,中文和中华传统文化如同大海般浩瀚,杨果至今也只是初窥门径,还没能够深入学习呢

不过,比起大部分中文系的学生,杨果又算是矮子里的高个子了没办法,功利化的大学培训,这些在现代社会上很难体现出商业价值的传统文化远不及无病呻吟的心灵鸡汤文来得有吸引力。

扯得有点远了,杨果到现在终于明白老师为什么说自己幸运了,能够和这些领着国务院津贴的大学者并肩站在一起,杨果惶恐又激动着。

老教授们陆续地进来,杨果这个小辈自然不敢高傲地坐着,他忙前忙后,帮忙沏茶倒水。

不过,跟杨果想得不一样,他并没有因为年纪小、资历浅就被这些大学者们轻视甚至无视,反而,在教育部的领导还没到来之前,他们还亲切地拉着杨果的手,要他坐下来陪他们说话。

当然,最开始还是对杨果进行考校,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拆字法”的发明者,看他是否有着真才实学。结果杨果的对答如流还是让老人们非常满意。

“在东山大学呆着可惜了”袁教授惋惜地拍了拍杨果的肩膀,说道,“还是读什么英语专业干嘛不考京城这边的学校以你的天赋,国内的高校,包括我们京城大学,还不是随你挑的要知道,论学术氛围还有底蕴,全国的重心都在京城呢”

“对,来我们水木大学嘛我们水木大学的中文系是全国第一”刘书峰教授抢先说道,“杨果,你要是过来,我可以亲自担任你的博导,应一声,我马上打电话让人给你开邀请函”

这是公然的挖墙脚啊东山大学的云老教授却表现得云淡风轻,仿佛眼前的纷乱与自己没有一点关系一样。

“云老,您就这么大度好歹,他也是您学校的学生啊”云老教授年纪比其他在职的教授要大上一圈,所以其他人打趣他的时候,还是带上一点点尊称。

云老教授乐呵呵地说道:“无碍,无碍,小杨是外院小陈的人,要着急,也轮不到我啊”

“你们都不懂”云老教授的一个很要好的学者朋友苏教授马上揭穿他,笑道,“云老他是稳坐钓鱼台,杨果哪里是那么容易被这些家伙给抢走的”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