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细水长流(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不仅他说的“我们”两字。她微微有些欢喜。

听得他直接提起王世强,并没有疑心她的意思,又在钱财上如此分得清,她在心中不能不说是安慰至极。

在鼓楼上,她请楼云保媒的决定,并没有错。

问题是,她支持的内河工程。现在是这位国使大人升官大道上的堵路石。

然而还没等她寻思着办法和楼云妥协。各退一步来个双赢,陈文昌的下一句话,就让她的心悬了起来。

“王纲首。在船上找过我说话。”

“……他说了什么?”

她实在觉得,不可能不开口问上一句。

尽管她知道,以王世强的性情再是要挑拨陈文昌,也不至于太露骨。

“没说别的。就是说了他平常喜欢吃的茶叶,还有他帮唐坊从大宋移过来的茶树。”

她寻思着怎么应答。反倒是陈文昌想了想就问道:

“要不,我们成亲后,买下隔壁的院子,也在屋子旁边种几株茶花?泉州城里种茶花的很多——”

他停了停。又看看她的脸色,“要不,再种几棵荔枝树?”

“好……”

虽然亲事还没有订下来。成亲也要一两年,但她在此时竟然也觉得:

除了这个好字。什么话都不应该说。

陈文昌也是极聪明的人。

她当然记得,泉州城的府衙大街上,墙内墙外盛开的茶花。

姹紫嫣红,在夕阳朝霞中美得让她至今未忘记。

陈文昌含笑看着低头的季青辰。

他也猜测过,大宋的事情都是王世强告诉她的。

但她如此了如指掌,只可能是她多年来时时细心打听留意的结果。

甚至她说话的口音,都和外夷归来的唐坊坊民们截然不同。

比如她的亲弟弟辰虎。

要不是长得有些神似,有时候他甚至看不出她和季辰虎居然仅是相差一岁的姐弟。

仅是她一个人,要自称是明州城本地海商家的女眷,只怕没人会怀疑她是外夷归来。

要不是有她,仅凭季辰虎,他是不相信唐坊能在几年内取得官府的许可,迁进三万坊民的。

但她却未必做不到……

他不由自主便更用了些心,温声说着她应该最关心的事情。

“楼大人在临安城,还没有回泉州。我已经和在兵部衙门里供职的同窗约好,要去临

安城会他一会。我也会去拜见楼大人的。”

明州城到临安城,水路来回都只要三天。

既然是她二弟有事,他当然要尽力。

“楼大人还在临安城?”

她倒是没料到楼云还在京城,只是她也想起了黄七郎。

他帮他去江北边军里打听二郎的消息,总也应该传回明州城了。

等去了黄府见了黄七郎的夫人王氏,她也能知道楼云如今和韩参政府到底斗得如何了。

如此才好确定,她是要让三郎去拜见楼云,商量内河工程上的事情。还是她非要亲自去一趟才能让这位楼大人满意。

“你去临安城?”

她想了想,转眸看着陈文昌,拿不准他对女眷出行是什么态度,“如果我也同行,是不是不方便?”

陈文昌不由一笑,眼中带了和她愿意同行的欣然,道:

“你如果去,我叔叔必定也要去了。有他在便没有什么不方便。”

于是,她就明白,他对女眷同行的态度是,有长辈出去撑着,其他的大家随意就好。

对她而言,这样的态度不算坏,但还远远不够。

只不过,他值得她用心相处,她希望能找到时机委婉说出她的需要。

——她还有三万坊民要一一安排。

……

海船沿着甬江驶上十几里,泊到了明州城外东渡门。

季青辰提裙下船,一脚踏到了明州市舶司港口板桥时,楼云也正坐在马上。他与谢老大人一起驱马,离开临安宫城。

他们低语交谈着,沿着宫门外的御道边,向北而行。

一路过中瓦子和药香集,上了三洞桥,过了天保坊、顺兴坊,拐个弯进了丰禾坊。

“下官告辞。”

他下马拱手,含笑向谢叔老爷谢深甫施礼。

“由之,你自去吧。”

谢老大人唤着楼云的表字,在马上弯腰握着他的手,叮嘱着,

“只是那退亲之事,切不可再起起了。你只管听官家的吩咐,做你的权大理寺卿,把这桩铜镜案好好结了才是。”(未完待续)r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