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电解盐水得三宝(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一首《黄鹤楼》烙印在黄鹤楼头历经千年而不褪色!无数人传唱、膜拜,足可以排进唐诗前十名,也让它的作者崔颢一举成名!李璲陡然想起来了,应试教育那么多年的人谁没背诵过?同时也知道李白那又兴奋、又郁闷的复杂心绪从何而来了……李白游览黄鹤楼时诗兴大发,想题诗增色时却看到了崔颢的大作在前,竟然令自己无从着手而甘败下风!

那时李白只能说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悻悻而去。后来李白送孟浩然所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被认为是只敢侧面描绘黄鹤楼下长江的景致而抒情,不敢直接写黄鹤楼。

还有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几乎就是仿照崔颢的翻版: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从格律到意境,绝对的同一首曲谱了两套词。

但史书记载崔颢是个浪荡公子,自恃才高而眠花卧柳,性情耿直而官场失意,唐代有崔颢如同宋代有柳永……李璲正在脑子里想着,长安县尉总算逮着机会解释来听:“崔大人一早带着柳姑娘来县衙登记,说要娶柳姑娘为妻!可是殿下您知道的,柳姑娘她……她在教坊在册的,朝廷有法度,良籍和贱籍尚且不能成婚,何况崔舍人是官身。”

县尉越说声音越小,因为想起来传说这柳素贞和仪王殿下可是挺热乎的,常往仪王府里一坐就是‘好几天’呢!也不知仪王殿下听说崔颢要娶柳素贞的事儿会有什么反应。

李璲可不知道周围的人群里有多少人等着看“王爷和朝臣为歌姬争风吃醋”的戏,因为李璲根本没来得及对柳姑娘动念头,那层窗户纸很是牢固,要不然想必柳姑娘也不会搭理崔颢。而自己也从来不知道柳姑娘在仪王府里‘一坐就是好几天’的事儿。所以李璲很正常的反应道:“原来如此……就没有通融的办法吗?”

此话一出,明显是要袒护二人,这让看热闹的人群失望透顶,各个心道仪王也太大度了吧?只是不敢说出来。而县尉一愣后,也明白那些事儿肯定是谣传了,赶紧恭谨的回话:“当然有,崔大人要是从教坊给柳姑娘赎身,仅仅纳个妾,那算什么事儿呢!可是……”

不等县尉尴尬的说完,地上趴着的崔颢就大吼起来:“纳什么妾!本官就是要娶她为妻!论才貌论人品她哪一点不比全天下的豪门千金要强?凭什么不让我们在一起!我们成亲过我们自己的日子凭什么要外人批准?”

好强的反抗意识!好一番得罪全天下士族的言论!整个场面都安静了,所有围观的士子都惊掉了下巴,旁边按剑守护这对儿鸳鸯的李白最先被感动,大叫一声“崔兄豪气”,仓啷啷长剑出鞘,外放寒气三尺余,吓退了想要冲上来的正统士子们。

高适还是老成持重的,好心好意上前小声劝慰:“崔大人你醉了,口不择言没人和你计较,但卖艺之人娶作正妻有损朝廷体面啊!不过就是个名分罢了,当她是妻是妾还不全在你,你们自去回家过日子何必执着呢?”

高适是好话,没想到却激起崔颢强烈的怒火,猛地窜起来,用手点指周围围观的人群,无论官宦还是士子都在他的瞪视之内,厉声道:“别说是出卖自己的才华以安身立命,就算是出卖自己的身体以养家糊口又怎样?那也是出卖自己,总比这泱泱大唐朗朗朝廷上出卖别人的奸诈小人要好些!”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