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か 着书为稻粱谋;欲转投报社!(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赢与胡对峙,李若彤旁观,偷偷摸摸的伸出娇嫩小手掩在嘴上打了个哈欠,心中想下次可不跟赢病己这样了,哼哼,下一次非得让他带我好好出来玩不可。

终于,冷了小半会儿场子,胡菊人开口了,说从千字55的稿费提高2点,然后列举新人和一般作者刚出头的窘境和艰难,这个数字如何如何好,又从稿费谈到在明报刊载的种种优势。

赢病己咬着牙,目不转睛的瞪视着他。

胡菊人仍旧滔滔述说着待在明报的好处,又用明褒暗贬的控说着其他刊报的不是,那嘴巴一套一套的利索的很。

只是赢病己根本听不进去。

办公室里全是胡菊人滔滔不绝的说话声,赢病己真没想到还真有和老金一样抠门的家伙。

过了一会儿,觉着没意思了,赢病己突然对李若彤顾左言他的打岔道:“今天月亮多好唉,菊花展漏,我们晚上赏日吧。”

李若彤和胡菊人两两无语。

“时候已晚,那就这样了吧,彤儿咱们也该走了。胡先生告辞,还有事,不奉陪了,再见,不送。”赢病己从椅子上站起来,一手拉着等闷了的李若彤的小手,从胡菊人手中拿过小说,起身作势欲走。

胡菊人惊跳了下,当即急了眼,他怎么能如此容忍自己将一本杰出大作,从自己手心轻易溜走呢。

这老胡也是个妙人,霍然站起,越过办公桌来到两人面前胀红了脸,好忙用愈加温和的口气,安抚道:“哎,停停停,赢先生留步,你怎么就走了呢,价格不拢,我们可以慢慢谈嘛,慢慢协商哈别急着走。”

赢病己和李若彤也略感惊讶,一个堂堂大编辑不至于为了一本小说那么自降身价吧。却不知这老胡也是个拿的起放的下的人,只是谈起金钱问题,上有所好,下有自觉,他也不能过多干涉坏了规矩,即便是堂堂总编。

赢病己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冷哼一声道:“不蒸馒头我争口气,彤儿咱们走。”

话虽如此,但这并不只是赢病己的意气用事,一来这价格实在太低了,对不起搜神记这本书,也对不起这段日子连日连夜和猫熊艰苦的奋斗。二来嘛他还有很多选择,明报只是因为名头相对较大,其中一个选择而已。

在赢病己来到这个时代前,香港有40多份登记在册的日报,但这其中包括很多主要刊登马经的日报,这些马经日报严格意义上都不算是真正的报纸。剩下的真正意义的日报有20份。

一个七百万人口的城市拥有20份左右报纸,在我们的想象中,竞争肯定是异常火爆,同质竞争不可避免,一些弱势报纸的倒闭也不可避免。但令人惊奇的是,香港报人则都认为香港报纸同质竞争的情况很少,而且读者们也都有各自青睐的报纸,多份报纸共存的局面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报纸倒闭的情况在早几年比较多,但后两年也没见哪家报纸倒闭,即使有些报纸很艰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么激烈的市场,为什么能存活这么多报纸?

我们可以将这些报纸分门别类,这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种类多、风格不一样、立场差异、态度不同,等等,都可以成为分类的依据。比较清晰而又简便的分类方式如下:

第一类是大众报纸。如,他们是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收费报纸,内容迎合大众口味,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分量比较重,新闻手法煽情,喜欢炒作。

第二类是严肃报纸。自诩为精英报纸,如,相较于大众报纸,比较严肃,文化味浓一些。这其中,精英报纸还可以再细分,则注重迎合知识分子。

第三类是中资机构或中资背景所办的报纸。如。以内地的视角报道香港新闻,以香港的视角看内地新闻。坚持爱国爱港的立场,是香港一支重要的舆论力量。

第四类是英文报纸。香港英文报纸比较普遍。有香港版,亚洲版,纽约时报办的亚洲版。

第五类是免费报纸。这是香港报业二十一世纪近几年的新宠,拥有的发行量已经超过收费报纸。共有6份:、英文。

这种分类仅仅是个粗略的分法,如果按照立场、风格、态度等分,这些报纸还会重新结队。分类的轻松简便告诉我们一个信息,香港的每一份报纸都与其他报纸有较大不同,所以它们的存在代表香港报业的繁荣独立与自由。

实际上,越是所谓精英报纸,就越不好生存;越是大众化报纸,发行量就越大,影响力也越大。

从香港报纸的读者构成来看,基本以中下层市民为主。而且,读者需求多元,即使是所谓精英人群,也同样有大众文化的信息消费需求。对于多元文化接受程度更高,这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状态,越是混沌的报纸反而越能生存。

70年代是香港的中文报纸最繁荣的时期,巴掌大的香港半岛,竟然同时拥有近70家报纸。经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到1982年还剩下55家,1997年剩下38家。日发行量1989年底为180多万份,以当时580万人口计算,平均3.2人一份报纸。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占第二位。

那么关键来了,如此之多的报纸,如此之激烈的媒体竞争,赢病己手里有一部好的小说,又怎会担心卖不出去?

既然不给力,赢病己大可以不鸟他,换一家报社便得了,香港别的不多,就报业特别多!他对搜神记有那个自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星岛、成报、东方等等,大众口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也是一把抓,真比起来也不比明报弱多少,就是有许多写小说的爱捧老金的臭脚,赢病己见多了才来走这趟。

就在赢病己拉着李若彤转身欲走之际。

嘎吱——

总编兼社长的金庸,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不苟言笑,漫步走了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