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公冶长第五(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公冶长第五

一、仁者的胸襟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公冶长篇主要讲的是孔子的人才观,也就是处处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看法,不但要全面的看人,也要从人的细节入手,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人,还有就是孔子的教育方法也在这个章节里有所体现。

首先我们看一个词,缧绁,是指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公冶长我们小的时候家里人讲故事都会讲到这个人,相传公冶长懂鸟语,说是一天一只鸟对他说,公冶长,山后有只羊,你吃肉来我吃肠。这样公冶长每次都能够和鸟配合的很好,结果有一次公冶长忘记了,把肠子也拿回家了,所以鸟就设计害了他,鸟又说山后有只羊,结果他去的时候山后一具死尸,最后他因为这个被抓起来了。小时候我母亲经常给我讲这个故事,意思是做人要守信用。这是小时候的教育方法。

孔子说,公冶长这个人虽然在牢狱里面,但是他那不是他的过错,这个人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

我们接着看下面一段,说南容这个人,南容就是南宫括,是孔子的学生,孔子说南容这个人,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做官不会被废弃,国家混乱的时候,也能免于遭受刑法,于是就把他的侄女嫁给了南容。

这两个故事放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孔子看人的基本点,还是以仁为基础,另一层的意思我们可以看一下,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一个有前科的人,虽然这个前科是冤枉的,但是他把他的侄女嫁给了一个不会有灾祸临头的安稳的人,这个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到的,一般人可能会给自己的女儿找一个安稳的并且声誉好的人,但是孔子没有这样做,如果做了会怎么样呢?就违背了仁的思想。仁者爱人,爱天下所有的人,而不仅仅是偏爱自己的孩子。这个胸襟不是一般人能够有的,所以说仁者可不是谁都能够称的上的。

二、教育的方法—表扬、宽容、灵活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子使漆彤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

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

这一大段是孔子对自己学生的评价,这里面有我们可以归纳几个意思出来,我们先看一下原文的意思。

孔子评论子贱,说子贱真是个君子啊!如果有人说鲁国没有一个君子的话,那么子贱不就是君子吗?如果子贱不是君子,那么还有谁可以称的上是君子呢?这个老师很注意同学们的积极xìng,这个是直接的表扬。

这个时候子贡问老师了,说老师你看我怎么样?孔子说你是个东西,子贡说我是个什么东西呢?孔子说你是个瑚琏。瑚琏是什么?是古代的玉器,是古代祭祀时用来供在庙堂上的玉器,象征着高贵,清洁。孔子的意思是子贡的风格很高,这个是间接的表扬。

下面出场的学生是然雍,有人说然雍虽然有仁德但是不善言辞,于是孔子就反驳他说,为什么要口才好呢?为什么要巧言令sè呢?话说的多了给人以口实,与人争辩强词夺理常常会遭到别人的憎恨。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的修养,光有口才有什么用呢?这个是通过与别人的对话再次间接的表扬了学生。

到漆雕开了,孔子有一天对漆雕开说你可以去做官了,漆雕开说我对这个没有信心,这个话说的很委婉,实际上的意思是我不爱好这个,应该是漆雕开喜欢做学问的,对当官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孔子听了很高兴。这是通过师生对话对学生的肯定。

文章到这里又有了一个新的方式来说子路了,孔子有一天可能有所感慨,于是就说,哎呀,现在社会这个样子,我恐怕不能再在这里传道了,我还是乘坐个独木舟去海外去吧,跟随我去的,大概就只有子路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大概也很激动,好像就要出发了似的。这时孔子看见了,就说,子路的武功和勇气都超过了我,其他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说子路太急躁了,我们知道,勇气超人的人往往xìng格比较急躁,不懂得去多思考判断。这是孔子对子路的有表扬也有批评的谈话。

这个时候孟武伯来了,就是我们前面介绍到的那个世家公子,这个时候恐怕已经是官员了,他问孔子说,子路达到仁的境界了吗?孔子说我不知道。于是孟武伯再问,孔子说,子路啊!如果有一个一千两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做军队的统帅,但是我不知道他达到了仁的境界没有。孟武伯又问那么冉求呢?孔子说,冉求啊!在拥有千户人家的城镇里,在有一百两兵车的封地里,他可以做首长。但是我不知道冉求达到了仁的境界没有。又问道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公西赤穿上礼服,仪态非常好,和别人对话彬彬有礼,他做外交的工作非常胜任,但是达到仁的境界没有,我不知道啊!可见孔子对于仁的要求非常高,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孔子的讲话艺术。

在下面是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孔子说,子贡啊!你和颜回相比那个更好一些,子贡回答说,老师啊!我怎么能和颜回相比较呢?老师讲一分颜回懂十分,而我呢?老师讲一分我懂的二分就很不错了。孔子感叹说,是的,你不如他,我和你一样也不如他。

这段的最后讲了一个宰予的事情,这个事情我们一直都认为是孔子在骂他的学生,但是南怀瑾大师不这么认为。我们先看南先生的解释,说是宰予白天在睡觉,于是孔子看到了说,腐朽的木头不可雕琢,粪土一样的墙壁不用再粉刷了。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真的是在骂宰予吗?我们知道孔子是仁者的典范,我们说仁者的最高标准是爱人,那么孔子怎么会骂宰予呢?按照仁者的标准孔子应该更爱宰予,使得他转变才是对的呀!所以我们按照南怀瑾大师的解释来看就合理了!南怀瑾大师的意思是宰予可能是身体不太好,所以jīng力不济,白天在打瞌睡,所以孔子看见了就说,这个木头的本身就有问题了,你把它雕刻的再好有什么用呢?粪土一样的墙壁本身就已经不牢靠了,再把它粉刷还有什么用呢?意思是像宰予这样的先天身体条件不好的,我们对他的要求就不要太高了,就不要再责备他了。这样的解释是比较可靠的。我本人完全赞同南怀瑾大师的话,尤其是这句话的后面孔子说的话更是能够印证前面这个话的意思,孔子说我以前听了一个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但是现在我听了一个人的话以后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有这个改变,是宰予给我的这个启发。什么意思呢?孔子的意思是说,从前他听宰予的话,觉得宰予肯定能够有所作为,但是现在看到他的身体这么弱,不是他不想做,是条件不容许。这个给我的启示就是听一个人的话,还要观察他有没有这个条件去完成这个话的内容。

这一大段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我们把意思大概说了一下,这段话里我们有几个归纳:

一个是教育的方法问题,我们看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以表扬为主,发挥学生的积极xìng,而且这个表扬还讲究各种方式方法,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自己亲口表扬的,也有通过别人的口说出来的,还有与别人争论时候体现出来的。同时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又很灵活,可以说随时随地,抓住所有的机会通过事件和对话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教育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拘一格,不讲形式。在我们看孔子对学生的宽容,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状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例如我们说这个冉雍,冉雍处身平民,所以缺乏自信,所以孔子在别人说冉雍的时候就毫不犹豫的站出来进行反驳,还有这个宰予,因为身体不好,所以孔子对他的要求就比较宽泛。这些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无处不体现着仁的思想境界,仁者爱人,仁者处处以合适的方式去教育和感化人。

另一个是关于仁的境界的标准,我们在孔子和孟武伯的谈话中可以看得出,孔子对于仁的境界是很严格的,所有的学生里面,孔子只认定过一个人达到了仁的境界,那就是颜回,所以说孟武伯问仁的时候,孔子回答说他不知道,实际上我们在下面的章节还可以看到孔子关于历史上的人物的关于仁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可以说没有几个人在孔子认为的仁的境界上是做的到的。

最后我们在这段里还可以看的出孔子的讲话艺术,无论是从和孟武伯的谈话还是和学生之间的而谈话,孔子在讲话上处处体现了礼的jīng神,同时又不拘泥于礼,讲话方式灵活多样,但是又有自己的原则,这个里面我们可以去仔细琢磨,例如在和孟武伯谈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孟武伯问的是仁,可是孔子却谈的是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为他认为这些学生在仁的境界上还需要进步,但是对于每个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不同的优点已经显现了出来,如果直接讲仁,那么几个不知道就可以了,这个谈话还怎么能够进行下去呢?还有和子路的谈话,看到子路的行为就不失时机的对子路进行了教育,这个讲话的艺术是先扬后抑,先说子路的优点,再通过自己不如子路的方面来委婉的指出了子路的缺点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去借鉴去学习的。

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yù则刚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yù,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yù人之加诸我也,吾亦yù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xìng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这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这段的上一段讲的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下一段讲的是孔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个是中间的一个过渡。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不屈的人,这时有人说,有啊!申枨就是啊!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有yù望,怎么能够称得上刚呢?

刚是正直不屈,方正不阿的意思,不是脾气很大的意思,就是怎么弄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的人。我们说“壁立千仞无yù则刚”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为什么没有yù望的人才会刚呢?我们知道,人的yù望就是一个人致命的缺点,yù望意味着在某些方面有喜好,那么如果有人图其所好,你还能刚的起来吗?恐怕早就被yù望所折掉了吧!所以说刚正的人是没有多少过分喜好的。

下面子贡开始讲自己的心得了,子贡说,我不喜欢别人强把事情加到我的身上,所以我也不会把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加到别人的身上的。孔子说,子贡啊!这个你做不到。

什么意思呢?就是“己所不yù勿施于人”的意思。那么孔子为什么说子贡做不到呢?因为我们都做不到。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有情绪的时候,这个时候人的本能就是把这种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这个是人的本能的体现,那么我们要做到的是什么呢?就是尽量克制自己,少做一点迁怒的事情,或者说在别人迁怒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可以转换角sè,宽容一下对方就不错了!因为这是人xìng的本来面目,彻底的做到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往下看,前段我们讲的是孔子表扬自己的学生,这段开始学生颂扬老师了。子贡说话了。他说,老师的文章,我们可以听得到,但是老师关于天xìng和天道的论述,我们是听不到的,为什么听不到呢?因为程度没有达到,所以讲了也不能理解。这个话我们在孔子对《易经》的研究里就可以知道,这些理论不是一般人就可以理解的,所以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文文化的东西很多,关于天道的东西少之又少,说明孔子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是以出世而拯救社会为目的的。所以子贡才发出这样的感叹!

下面又说到子路,说是子路最怕听孔子讲话,因为听到的还没有去实践理解呢?再听就跟不上了。这个话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可以说是子路有点跟不上教课内容,但是子路又是一个很有品德的人,所以他对学问来说是有些惭愧,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子路求学的态度和jīng神。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